通過對本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、相關技術資料和類比調查資料進行全面、系統的綜合分析,本項目的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應列為較重。依據如下: 本項目行業分類屬于水上運輸輔助活動,根據《關于公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(2012年版)的通知》(安監總安健〔2012〕73號),本項目屬于水上運輸輔助活動中的“貨運港口”,其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為較重。綜合分析,擬建項目在采取了評價報告所提防護措施的前提下,能滿足國家和地方對職業病防治方面法律、法規、標準的要求。 建議: 1 加強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 1.1 加強噪聲防護措施 設備更換時或設備選型時,優先考慮噪聲低、振動小的設備,可在設備底部添加防振墊。重視設備安裝質量,加強設備維護保養、潤滑; (2)落實上崗前、在崗期間、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工作,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職工聽力保護計劃,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職工聽力保護計劃,并指定接受過專門培訓的人員負責組織和實施,可參考《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》GBZ 188-2014。 1.2 加強高溫防護措施 在企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裝卸設備的駕駛室應配置空調,減少高溫對工人的影響; 在碼頭辦公室設置員工休息室,設置環保空調; 提供足夠的清潔飲用水,在高溫季節,減少勞動者作業時間。 準備毛巾、風油精、藿香正氣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溫用品,要制訂合理的膳食制度,膳食中要補充蛋白質和熱量。 1.3 增加應急救援措施 (1)裝卸設備添加柴油需要使用加油車時,操作不規范可能發生柴油泄漏事故。本項目集裝箱裝卸過程中,集裝箱由于來源廣泛,可能發生化學液態泄漏。在企業條件允許情況下,碼頭堆場可設置泄漏槽。 查驗平臺及罰沒倉庫可能會查驗到危化品,會暫時存放在倉庫內。存放危化品位置應有泄漏槽,設置事故排風、應急照明、報警、 通訊等裝置。 (2)醫護室應配備生理鹽水、雙氧水、繃帶紗布、防暑降溫藥物等急救藥物,提供清潔的飲用水,加強職工的防暑降溫知識教育,增強自防中暑能力。 (3)本項目有大型集裝箱等設備,若檢修時人員需要進入,由于有限空間內化學毒物聚積、缺氧,可能導致化學中毒、缺氧窒息等事故。大型集裝箱和油品船倉可能有殘余油類液氣混合物,可能導致化學中毒、缺氧窒息、爆炸等意外事故。 本項目還可能燙傷、機械損傷等事故。本項目應設置擬設置應急藥箱,每個藥箱配備創可貼、云南白藥、雙氧水、消毒水、醫用酒精、棉簽、藥棉、繃帶、醫用膠布,剪刀等急救用品。條件允許情況下,宜配備長管式呼吸器、擔架等救援設施; (4)完善有限空間作業防護措施。做到以下幾點注意事項: ①嚴格執行作業審批要求,經作業負責人批準后方可作業;②堅持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,在作業開始前,對危險有害因素深度進行檢測;③必須采取充足的通風換氣措施,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;④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安全帶(繩),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等防護用品;⑤必須安排監護人員,監護人員應密切監視作業狀態,不得離崗;⑥發現異常情況,應及時報警,嚴禁盲目施救。 (5)進一步細化應急救援預案,在前期應急救援預案的基礎上,將各類化學品中毒發生源、發生地點列入預案中。 (6)定時組織員工進行應急救援演練和相關的理論課程,保證急救援預案的應急能力及有效性。 2 補充完善個人防護用品的配置和使用管理 (1)應為勞動者配備阻塵率(KN95)和透氣率高、與面部合密性好、重量輕、不影響工人視野及操作的過濾式防塵口罩; (2)完善個人防護用品發放和使用管理制度,加強個人防護用品使用管理,各種個人防護用品應有專人管理和發放,定期維護、更換,確保作業人員上崗作業時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。 (3)在為作業人員配備個體防用品時,應配備相應的應保證個體防護用品的配備數量,合理安排更換周期保證其有效性。 (4)嚴把個人防護用品的質量關,購買防護用品時,向供貨方索取有效的"三證":生產許可證、產品合格證、安全鑒定證,確保每個批次的防護用品有合格的出廠檢測報告,每個最小包裝產品有檢驗合格證、“LA”標識、產品執行標識和等級說明等信息。 |